祂必兴旺,我必衰微。(约三:30)
在上一个单元中,我们提到复兴的焦点是耶稣:复兴的起源、途径及目的都是耶稣。复兴不是关乎我们,而是让人「看见耶稣」。那么,复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?我们在复兴中扮演什么角色?我们应该如何迈向复兴呢?我们的责任,就是要让人看见耶稣,而不是看见我们。耶稣在何处被彰显,那里就要经历复兴!耶稣升天后,门徒定意只传扬耶稣和祂的十字架。在彼得第一次传道中,就只传耶稣和十字架的福音,却有三千人扎心,悔改,受洗成为门徒
。这一群众人眼中无学问的小民,因着耶稣的名,行了许多神迹奇事,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得改变,也震撼了当时的时代。让人看见耶稣,这是复兴的关键!
圣经里,许多被上帝所用的人都了解这个关键。施洗约翰认清他所扮演的角色,知道自己不是主角,明白耶稣才是人们所需要认识的,因此当人们开始离开他去跟随耶稣时,他没有生气,也没有担心自己的知名度,反而向他的门徒介绍耶稣,愿意让耶稣兴旺 ,自己衰微!因着这样的心志,他成功地为耶稣铺路,成为耶稣事奉中的开路先锋。另一个人物保罗---一个震撼时代,把复兴带进许多地方的人,保罗也认清他的角色及责任,他清楚认知到他活着,要让人看见的,不再是自己,而是要让人看见耶稣活在他里面 。若仔细察看保罗的生命,以及他与各教会的互动,我们不难发现:保罗的生命,是一个「不以自己为主,一生只为耶稣的人 」。不论在什么处境中,他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让耶稣在他身上被显为大。这样的人,上帝使用他,使许多人得着救恩,也带来许多地区的复兴。
像施洗约翰和保罗这种「只求高举耶稣,让人把焦点转向耶稣」的心志,本书称之为「无己」,就是「没有自己」。「无己」就是愿意放下自己的权力,让耶稣掌权,这是基督徒应追求的生命。「无己」的目标,不是让我们进入「空」的境界,而是选择放下自己,让耶稣能完全活在我身上,进入无限的境界。当我们更追求「没有自己」,也就是更多追求「拥有耶稣」,好叫耶稣的生命彰显在我们身上!耶稣的生命也是一个「无己」的生命。祂来到世上,选择放下自己上帝的地位、放下被人服侍的权力,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放下!为的是完成上帝的旨意,这就是「无己」的表现。因着耶稣的「无己」,带来极大的得胜,不单震撼当时的时代,更是带来天地的震撼,影响所有的人!耶稣是我们「学习无己」最好的榜样,我们若学习耶稣,过「无己」的生活,必要看见极大的得胜,看见复兴的来到!
「己」是我们堕落的根源
>
「无己」不再是我,而是耶稣 >
「无己」:放下自己的主权,让耶稣掌权 >
坚持「舍己」自然活出「无己」 >
为耶稣,为别人,不为自己 >
无己:进入耶稣的丰盛与得胜 >
上帝创造人类时,没有按照别的样式,而是按着祂自己的样式 -「上帝的样式」来创造人 。人被创造时,本是「没有自己」,而是「有上帝的样式」的,因此,人被造时就是「无己」的!
上帝创造人的心意,本是让人活出上帝的样式和形象。当人「无己」时,就是拥有上帝的形象,拥有上帝管理的权柄,能治理这地。然而,「己」的出现,使人失去了管理的权柄 !撒旦给夏娃的诱惑,就是要她把注意力放在「己」- 如神,能分辨善恶。它对夏娃说:「因为神知道,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,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。 」撒旦给夏娃的念头就是要「像」上帝,做上帝所做的事 – 能分辨善恶(就是设定好与不好的标准)。其实人本来就像上帝,不需要吃分辨善恶的果子才像上帝,反而是吃了就「不像」上帝!当人要分辨善恶,就是要以「自己」为标准,要做自己的神,由自己来决定好坏。本有上帝形象和样式的夏娃,当她把眼目放在「自己」 ,要如神,「己」的出现就是她失去了「无己」的样式,也失去了管理的权柄,并且受咒诅、被赶出伊甸园。倘若夏娃觉得「我不需要如神」,那她就不会堕落,也不会失去祝福了。「己」只是一念之间!「我」本不存在,活着就是基督 ,这就是「无己」。我们是看见自己,还是「不见一人,只见耶稣」?
为了「己」,人类的悲剧接连不断。亚当和夏娃因为「己」,堕落,被赶出伊甸园。他们的儿子该隐也是同样问题,因为「己」-因上帝没有悦纳自己的祭物,而忌妒弟弟,最终把弟弟杀了!因为看重「己」而转脸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!从皇室家族到平民百姓,只要人开始专注在「己」,悲剧就开始接连发生了!夫妻问题、人际关系的冲突,岂不都是从「己」的问题开始的吗?为了自己的想法、自己的感受、自己的尊严等,不单让别人受苦,而且让自己承受许多的痛苦和烦恼,「己」可真是害人不浅啊!所以,每当我们放大「己」,问题也随着变大。反之,若我们放下「己」,问题也随之消失了!世上许多的斗争和残杀,例如国与国之间的战争,造成许多人丧命,其原因往往也是从「己」开始的!为了自己的利益、势力、面子等。现今世人在高喊人权、自己的权力,发动示威、暴动,造成许多丧亡和损失,维护了自己的权益,却伤害到了别人!到底我们该看重的是「己」(人权),还是上帝的神权?
从创世到如今,撒旦用同样的方式欺骗我们,要我们看重自己,把「自己」放大。我们的「己」被造的时候本是在上帝里面, 就是「没有自己」,只因遵行上帝的话而活,也因着遵行上帝的话而得满足。当人企图在上帝以外,用任何方式来满足「己」时,这「己」就成为人的各种私欲与罪恶,世上的事,包括肉体的情欲、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 ,全都是有了「己」后的产物。人犯罪的起因就是因为「己」。世界各处都充满了要人满足自己的呼吁,但人不单没有在其中得到真正的满足,反而败坏受苦、甚至成了罪的奴役,走向灭亡。「己」既然是所有问题和罪恶的来源;「无己」才是罪的出路。若要看到复兴,要回到上帝原有的心意,我们必须回到「无己」的样式,不再凸显「己」!
不再为了让人认识我,「我活着就是要让人看见耶稣」。耶稣是「无己」最好的榜样。耶稣在世上的生活,不是要让人认识自己,而是要将天父表明出来,让人认识天父 。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,也应成为耶稣的见证,让世人认识耶稣。
不再依靠自己的聪明,而是在凡事上依靠耶稣。圣经教导我们「你要一心仰赖耶和华,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」。耶稣在世上过着倚靠天父的生活,不依靠自己的聪明,全然依靠天父。耶稣行了许多神迹,但祂却说「子凭著自己不能做什麽,惟有看见父所做的,子才能做;父所做的事,子也照样做。 」连耶稣都需要倚靠天父,更何况我们呢?耶稣提醒我们要常在祂里面,才能多结果子。若离开耶稣,我们就不能做什么了 。
不再寻求自己的益处和满足,而是一心寻求讨耶稣的喜悦,让耶稣的心得满足。若寻求满足自己,我们就会活在撒旦的网罗里,被罪恶捆锁。活着的动机不再为了满足自己,而是为了满足耶稣。当我们如此行,就能靠着耶稣,在凡事上得胜。
施洗约翰的事奉是「无己」的事奉。他所看重的不是自己事奉的果效和知名度,而是要成全耶稣的服侍,使人能认识耶稣、相信耶稣;特别是在耶稣刚出来服侍时,他的回应-「祂必兴旺,我必衰微」 反映了他「无己」的生命:没有因耶稣的出现而感受威胁,反而把门徒引到耶稣那里去,这就是「无己」的体现。藉着他的「无己」,上帝在他身上的托付才得以完成,就是成为耶稣事奉的预备者。同样的,当我们能「无己」,上帝在我们个人、家庭、服事及其他各个层面中的旨意才得以达成。如同主祷文给我们的提醒:「愿你的国降临。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」 。只有当我们「无己」,就是愿意放下自己的主权,让耶稣掌权,上帝的国才能降临,上帝的旨意才能成全。
首先要问的问题是:谁带领?是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,进入迦南地呢?若在儿童主日学问这个问题,孩子们都会回答: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」,「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」!但若你询问当事人同样的问题,我相信摩西和约书亚的回答会是:「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,进入迦南地」。在向法老挑战、带出以色列人前,摩西在何烈山与上帝有一段很重要的经历;在山上,上帝向摩西保证上帝必与他同在,并藉着摩西手中的杖行了神迹,让摩西确信上帝必为他负责接下来的挑战。下山后,摩西手中这牧羊人的杖,就成了神的杖 。每当摩西面对难关,他都会举起神的杖 。一次又一次,上帝信实地带领摩西渡过难关;因此,在摩西的眼中,是上帝带领了以色列人出埃及。
约书亚也有类似的经历。在带领以色列人打第一场仗之前,上帝向约书亚显现,让他知道:以色列军队的元帅不是他,而是耶和华上帝。接着每场得胜的征战,都是上帝给约书亚作战计划和策略,并且是上帝的手使以色列人经历得胜 ;因此在约书亚眼中,真正带领以色列人作战的不是他,是上帝!他们两位都体现了「无己」,就是放下自己的主权,让神带领!那,在我们的群体、教会中,是谁带领呢?重点不是哪个人,而是上帝所拣选的人,在被拣选的「时间」起来带领,就像在出埃及时期,上帝使用摩西;在进入迦南的时期,上帝使用约书亚,重点不是哪个人在带领,而是「上帝在带领」!
「谁建立教会?」
另一个体现「无己」的问题是- 「谁建立?」是谁建立教会呢?我们常会认为是「我们要建立我们的教会」 ,因此我们忙着建立教会,要让更多人认识教会。「我们要建立我们的教会」就是自己做神,这样的教会是巴别塔的教会,为的是让人认识我们的名。
也许你的回答是「我们要建立耶稣的教会」。若是这样,我们会发现:建立教会是件很辛苦的事,重担在我们的身上。然而,建立教会是谁的工作呢?不是我们,而是耶稣!因此「我们要建立耶稣的教会」是代替神,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建立教会,这样的教会是世俗的教会,充满了人的作为!
那么,是「耶稣要建立我们的教会」吗?我们为教会祷告,是要耶稣来建立我们的教会,使我们的教会出名吗?「耶稣要建立我们的教会」是利用神,要耶稣来成就我们的工作,使人认识我们。这样的教会是王国的教会,建立自己的势力和王国。
若我们看到的是「耶稣要建立耶稣的教会」,「己」就不在了,这就是「无己」的教会。这样的事奉就是服侍神,让耶稣藉着我们来完成上帝的心意,因此耶稣告诉彼得,「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」
。不是我们建立教会,也不是要建立我们的教会,而是让耶稣建立耶稣的教会。「谁建立教会」这个问题的四个答案中,凡是有「我们」这词的,就是有「己」;没有「我们」 这词的,才是「无己」!我们在服事中要常常反省自己的动机和心态。只有「无己」的服事,才能使我们单单只为耶稣。
「无己」不是因着我们的努力而达成的,这乃是耶稣的恩典。藉着耶稣的死,解决了罪和罪性的问题
你或许会问:「无己」是可以达成的吗?你可能会认为「无己」是一个理想,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口号。圣经中却有许多成为我们的见证人,像之前提到的摩西和约书亚,他们都活出了「无己」的生命。「无己」不只是圣经中的几个人做到而已,它乃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目标!「无己」不是因着我们的努力而达成的,这乃是耶稣的恩典。藉着耶稣的死,解决了罪和罪性的问题,使我们不再受罪的辖制。藉着耶稣的复活,赐给我们耶稣的生命 ,就是「无己」的新生命,使我们能活出「无己」的生活。有了耶稣的生命,我们才能有「活着不再是我,乃是耶稣」的选择权,才能过「无己」的生活!
既然「无己」是耶稣的恩典,每个信徒都能活出「无己」的生命。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活出「无己」呢?耶稣给了我们一条途径,那就是「舍己」。耶稣给跟随祂的人一个条件,祂说「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。 」「舍己」是跟随耶稣的第一步。也只有当我们「舍己」,我们才能效法耶稣 – 背起十字架,就是在生活中一发现「有己」,就选择「舍己」。坚持选择「舍己」,「无己」的生命就能被培养,自然活出「无己」的生命。
我们常常觉得「己」是很难对付的,要钉死老我,经历很多挣扎和痛苦,老我好像还是死不了。保罗也提到要「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 」。到底该如何攻克己身,并把老我钉在十字架 呢?就是做出正确的选择 – 选择「舍己」!耶稣为我们的「己」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,我们只要靠着耶稣的恩典, 坚持选择「舍己」,就胜过「己」了!
「舍己」是放下自己,顺服耶稣。「舍己」是愿意在日常生活中,选择舍弃自己合理的权益,完全向上帝降服,听凭上帝的旨意 。耶稣在世上的生活给我们立下「舍己」的榜样: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,是「舍己」达到极致的表现 – 不要照着我的意思,乃要按着你的旨意!祂放下自己,甚至是放下自己的生命,为要顺服天父的旨意,完成天父的心意。「舍己」是放下自己的意思,顺服耶稣的旨意。往往我们以为放下就是失去,是一种损失,以致不愿放下;当耶稣放下自己,祂是失去还是得着呢?耶稣用一粒麦子来比喻自己的死: 一粒麦子若是死了,就必结出许多果实来。耶稣放下自己的生命,后来不单得回生命,而且还使凡相信祂的人,都能得着永恒的生命。耶稣提醒我们:爱惜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,在世上恨恶生命,得着永恒的生命 。只有当我们愿意「舍己」,才能活出耶稣的生命。
「舍己」就是断气 - 不为自己争一口气。十字架是让人断气的地方。在十字架上,耶稣没有为自己争一口气。祂被犹大出卖、被众人诬告、被鞭打辱骂,祂都没有为自己争什么。祂受痛苦的时候,仍是不开口 ,存心要遵行天父的旨意,因此耶稣教我们不要「以牙还牙、以眼还眼」。「有人打我们的右脸,要把左脸转过来让他打,更是要爱我们的仇敌 」。这看似很不合理的要求,却是耶稣自己给我们立的榜样:耶稣在世上帮助了许多人,但人选择拒绝祂,像是打耶稣的右脸;然而,耶稣还是心甘情愿的上十字架,为要拯救世上的人,这就像祂自己将左脸转过来被人打!在十字架上,耶稣没有为自己争一口气,反而愿意断气,祂的「舍己」成为了我们的祝福,也使敌人的心回转。
我们也该效法耶稣的榜样,不要为自己争一口气。上帝是为我们伸冤的神。当我们选择「舍己」,不为自己争一口气时,上帝必能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。若我们不愿放下那一口气,就无法让耶稣得荣耀,也无法使别人得益处。我们可以从教会历史中发现这个事实,当教会争权夺利、人要为自己争一口气时,教会就进入黑暗时期,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,因此,我们需要「舍己」!只有当我们选择「舍己」,人们才能从我们身上看见耶稣!
「舍己」可以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实践。「舍己」的实践就是要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。现今的文化鼓倡「我开心就好」,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,这是一种放大自己,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,也是我们与人冲突的起点。然而,「舍己」不是以「我」为行事的基准,我行事的基准是: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。正如保罗对我们的劝勉,就是无论做什么,一切都要为上帝的荣耀而行 。不单如此,祂也提醒我们「不求自己的益处,只求众人的益处,叫他们得救。 」「舍己」的生活就是在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让耶稣得荣耀,常为别人着想,简单的说,就是一种生命的信念:因着耶稣,我要为你;我活着为耶稣、为你,而不是为自己。
如何实践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呢?这实践有两个层面:一、「活给你看」。许多时候,「舍己」只停留在我们的口中,我们常听到人说「我是为了你好」,但在行动上却不是这样。「我是为了你好」成了人掩饰自己的方式,不单欺骗别人,也骗自己!因此,我们必须常常省察自己的动机是否真的是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 ?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 ,不是要求别人,而是要求自己。当我们愿意常实践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的生活时,就成了活给别人看的榜样,「舍己」的生命就会渐渐影响别人。二、「死给你看」。「死给你看」的意思不是用死来威胁对方。「死给你看」 的意思并不一定是指生命上的牺牲,而是愿意毫无保留的付上代价,甚至愿意牺牲自己,使别人能生存,就是「我死让你活下去」。
耶稣在世上「活给我们看」。虽然身体疲乏,但当祂看到来到祂面前的人,像「羊没有牧人一般」,祂就选择「放下自己的休息」,喂养这些群众,教导他们上帝的话语 。耶稣知道,若要拯救世上迷失的羊,不单需要教导上帝的话,还需要付上生命的代价。为此,耶稣选择「死给我们看」,在十字架上付上极大的代价,为了使我们能够回到上帝的羊圈里 。耶稣说,祂舍命是祂自己愿意 ,而不是出于勉强。祂没有勉强我们一定要作出回应,因此,「死给你看」是心甘情愿,为了对方的益处,并不勉强对方必需作出回应。然而,当我们实践「死给你看」,这样的行动,会感动别人的生命,正如耶稣用祂的生命来换取我们的生命,世世代代的人因此被感动,被耶稣吸引。
那么,「舍己」会带来什么益处吗?当我们回顾「舍己」的实践,那就是「为耶稣、为别人、不为自己」,会发现这三个词的英文字,首个字母就串成了一个英文字「JOY」,就是喜乐!的确,当我们选择「舍己」,就会带来喜乐。试想想,夫妻间若常常实践「舍己」,会是怎么样的光景呢?丈夫若选择常常为妻子着想、为妻子付出,妻子会有什么反应呢?妻子不单会感到很开心,被感动,而以同样的方式待丈夫,家中就会有喜乐!同样的,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。当我们在哪里选择「舍己」,哪里就会有喜乐,正如耶稣所教导的:只要我们愿意遵守祂的命令,就是选择彼此相爱、为别人舍命,我们就会经历喜乐,而且是满溢的喜乐,会影响别人的生命 。
活出「无己」在乎每一次选择「舍己」。「舍己」不单是一个选择,也是培养「无己」生命的过程。「有己」的我们需要不断选择「舍己」来培养「无己」的生命。所以,不要放弃「舍己」!每当我们发现自己「有己」,就选择「舍己」,坚持选择「舍己」,「舍己」便越来越容易和自然,我们就能活出像耶稣的生命,一个「无己」,得胜的生命!在接下来几个单元中,我们将以更多篇幅,讨论活出「无己」生命的过程。
耶稣把「无己」的生命赐给我们,使我们能活出「无己」的生命。看似失去自己,但我们却得着耶稣。「无己」的生命,就是耶稣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彰显,让耶稣的生命取代旧有的生命。「有己」,我们就有限;「无己」,我们进入无限,因为自己就是局限!「有己」的我们会害怕、有缺乏,因为我们看到的还是自己,而自己是有限的。当我们活出「无己」的生命,活着的就不再是我们,有限的我们就变成无限,不可能的就变成可能,因为是耶稣活在我们里面,耶稣的生命成了我们的生命!
耶稣的生命是怎样的呢?耶稣的生命不单是丰盛的,而且是更丰盛的 !所以我们必一无所缺:我们原是有限的,但靠着耶稣,我们凡事都能做 !原是愚拙的我们,因着耶稣成了有智慧的!原是软弱的我们,因着耶稣的生命,成为刚强的、得胜的!我们注目的焦点不在自己,而是在耶稣,我们就能过信心的生活,经历耶稣里的丰盛,在耶稣的无限里,解决我们有限的需要。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「无招胜有招」- 有招必有破绽,无招就没有破绽。「无己」就是不靠自己,不再用自己的招术,不用自己的方法,乃是选择被圣灵引导,靠圣灵而活,就没有难成的事了!
「己」是我们问题的根源。「有己」就有问题;「无己」就没问题,因为自己就是问题。试想想,我们生命中各样负面的情绪、各种罪的问题、人际间各种问题,往往源自「己」的放大!嫉妒、纷争、恼怒、怀恨、偷窃、杀害、淫乱、荒宴、失望、沮丧、忧虑、焦急等,这些岂不都与「己」有关?若我们选择耶稣的生命,放下「己」时,这一切的问题也随着消失了!现在活着不再是我,而是耶稣!既然活着的是耶稣,我们就不需与人比较。既然活着的是耶稣,我们就无需抓住人对我们的伤害!既然活着是耶稣,我们就无需追求肉体的满足,因为耶稣就是我们的满足!既然活着的是耶稣,我们就无需担忧,因为耶稣绝对有能力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烦恼!
「有己」,我们无路;「无己」就有路,因为耶稣就是道路!在我们生命中,常常都是在选择放下自己的路时,才会看到耶稣为我们开的路。当我们活出「无己」的生命,即使面对死路,也不用担心,因为我们有了耶稣,就有路!我们只需要选择过「无己」的生活,让耶稣开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