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兴的焦点
- 耶稣

因为万有都是本於祂,倚靠祂,归於祂。愿荣耀归给祂,直到永远。阿们!(罗十一36)

Mobirise

复兴是从耶稣而来的,复兴必须靠着耶稣才能达成!

复兴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让耶稣得荣耀!在末后的大复兴中,人要认识的是耶稣。绝非任何人事物,例如名人/伟人,复兴的方法,宗派或教会。唯独耶稣是末后大复兴的主角,是上帝国度的主角,是教会和个人的焦点。耶稣是我们效法的榜样,是我们生命的价值。正如保罗所说:「他宁愿放弃一切,为要得着基督 」。耶稣是我们生命的焦点!

耶稣是一切的焦点

上帝整个的救赎计划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、十架代死及死里复活,所以圣经的中心就是道成肉身与得荣耀的基督,藉着祂,万物都要更新!

Mobirise

耶稣是四福音中的焦点,记录着耶稣在世上的生活见证。耶稣也是整个新约的焦点,使徒们都为耶稣作见证 。耶稣更是贯穿整本圣经的焦点:旧约的预言和应许都指着这位弥赛亚 - 耶稣基督的来临,及祂所将带来的盼望。许多学者因想要连贯整本圣经,提出不同的单一主题概念:如应许 (Kaiser),约 (Robertson: McComiskey) 以及国度 (Van Ruler),这些都突显了上帝计划的某一面 ,绝非整个计划!上帝整个的救赎计划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、十架代死及死里复活,所以圣经的中心就是道成肉身与得荣耀的基督,藉着祂,万物都要更新!马丁路德提到「整本圣经中的各处只论及基督」 。耶稣也亲自说:「为我作见证的就是这圣经 」。圣经存在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认识耶稣,并相信耶稣 。圣经不是为了使我们增加知识,而是要我们在行道中得着益处,生命更象耶稣!圣经的教导也不需要我们的同意和争辩,而是需要人凭信心接受。

宇宙是藉着耶稣创造的,也是为了耶稣创造的。圣经告诉我们「……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,也曾藉著祂创造诸世界。 」世界是藉着耶稣创造的:耶稣是万有的创造者,在空虚混沌、一片黑暗中,耶稣在上帝身边作工匠,创造了一切 。耶稣使无变有,祂是我们能力的源头!宇宙是藉着耶稣,也是为了耶稣创造的。圣经告诉我们「……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,也曾藉著祂创造诸世界。 」另一段经文清楚的说明耶稣是一切创造物的中心:「因为天上地上的万有∶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,无论是坐王位的,或是作主的,或是执政的,或是掌权的,都是本着祂造的;万有都是借着祂,又是为着祂而造的。 」万有是指一切存在的,它们都是本着祂、借着祂,又是为着祂而造的。万有存在的目的是耶稣!经文接着说:「祂在万有之先;万有也一同靠着祂而存在。 」万有都是靠着耶稣而存在的,耶稣是万有的维持者;也就是说,任何受造物,若离了耶稣就会崩溃或死亡 。既然耶稣是万有的焦点,耶稣也是我们被造者的焦点:我们活着是为了耶稣! 若离开耶稣,我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。只有耶稣是我们的依靠!我们的焦点若是离开了耶稣,必不能长久,而且受到局限。若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,我们就永不动摇,而且能不断经历突破!

耶稣是历史的开始,也是历史的结束。祂是创造者,也是成终者 。耶稣从起初就存在 ,而且一直活在人类的历史中。世界的结束乃是指着耶稣基督的再来。在历史中,耶稣一直都在,而且从不改变!耶稣基督,昨日、今日、一直到永远、是一样的 !世上的一切都会过去,只有耶稣永不改变,只有耶稣能成为我们稳固的依靠,因为祂知道我们的过去、现在和将来,并且祂掌管一切!耶稣在人类历史中是焦点。一项广为历史学家承认的事实,就是耶稣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,现今国际社会最多国家采用的「纪年」标准,是以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:耶稣出生前叫公元前(或主前),出生后叫公元(或主后)。耶稣的影响力不被局限在某段历史时期,耶稣乃是永恒性的 。在末世时,耶稣是万国万民跪拜的焦点,在永恒里,耶稣仍是敬拜的焦点!

圣经中有一段记载:

不见一人:不见任何人,只见耶稣

1.过了六天,耶稣带着彼得、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,2.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,脸面明亮如日头,衣裳洁白如光。3.忽然,有摩西、以利亚向他们显现,同耶稣说话。4.彼得对耶稣说:「主啊,我们在这里真好!祢若愿意,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:一座为祢,一座为摩西,一座为以利亚。」5.说话之间,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,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:「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,你们要听祂!」6.门徒听见,就俯伏在地,极其害怕。7.耶稣进前来,摸他们,说:「起来,不要害怕!」8.他们举目不见一人,只见耶稣在那里。(太十七1-8)

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

耶稣既然是一切的焦点,我们就该把我们的焦点放在耶稣身上。上帝的心意也是要我们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。

Mobirise

上帝要人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!

耶稣带着彼得、雅各和约翰在高山上改变形象时,有摩西和以利亚在那里。为什么摩西和以利亚会在耶稣身旁呢?有学者说他们可能代表着特殊的意义:「摩西代表律法,五经是由摩西传给以色列人;而以利亚代表先知,他是旧约中最具先知本色的先知 。」彼得看见耶稣、摩西和以利亚,就要搭三座棚给他们。当他们还在说话之间,上帝却用云彩把摩西和以利亚遮盖起来。试想想,当彼得要搭三座棚时,为何上帝要用云彩遮盖摩西和以利亚呢?即使摩西和以利亚是有伟大成就的人,上帝也不愿我们把焦点分散在他们身上。上帝要人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!所以在云彩遮盖的时候,上帝用声音说:「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,你们要听祂!」,上帝要门徒们的焦点放在耶稣身上。门徒后来举目,他们不再见到其他人,只见耶稣在那里!

不见自己,只见耶稣

有人说:「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」。这话说得没错!「不见一人,只见耶稣」,这个「一人」,就是我们自己。拦阻我们,使我们不能看见耶稣的,往往就是自己。当人看重自己,正如前所提的驴驹,就会看不见耶稣。焦点就从耶稣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。这也是现今教会面对的极大问题。我们没有高举耶稣,反而常常将「自己」高举起来。「不见自己,只见耶稣」,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!

我们每个人都是耶稣手中的器皿。伟大的人物如摩西和以利亚,也是上帝手中的器皿。器皿只有在对的人手中才有功用和价值。器皿的价值是因为耶稣要用它,所以我们要高举的是耶稣,而非器皿!不要夺取耶稣的荣耀!有一只驴驹,一生下来就没被人骑过。它的价值是什么呢?我们暂且把驴驹拟人化:驴驹一天一天地长大,它思想自己生存的价值是什么。有一天,有个人来把它牵走了,上面坐着的那个人是耶稣。当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,许多人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欢迎他们。驴驹这一生当中,从没得过这样的待遇。你认为它会如何反应呢?如果它在兴奋之际,就昂首挺胸,把前面的双脚抬起来接受人们的欢迎。结果会如何呢?

人们欢迎的是谁呢?是耶稣还是驴驹?人们真正欢迎的是耶稣,而非驴驹!若驴驹想抬头,耶稣就会摔下来,人就看不见耶稣了!同样的,当我们被上帝使用,成就伟大的事时,不要抢夺上帝的荣耀!当我们让人注意到我们时,耶稣就「摔下来」了 - 人就看见我们,看不到耶稣!驴驹这个器皿,是因为耶稣要用,才发挥它的价值!被用要有正确的态度:我们要学习低下头,谦卑地服侍。因为服侍是我们生命的需要,能被耶稣用是我们的福分,要让人不断看见在我们身上动工的耶稣!不要站在耶稣旁边,企图分享耶稣的荣耀。若我们为人的疾病祷告,那人病得医治,我们会如何见证呢?我们会强调:「我」为那人祷告,还是强调「那人得医治」?有或者强调「耶稣」使那人得医治了?

今天教会常举办许多大型的特会吸引人。一场特会接着另一场特会,吸引许多人的原因是什么呢?越是有名的讲员,吸引的人潮就越多。因此教会界开始一个趋势:就是「出名才能吸引人」,每次特会中就以讲员的名及他所做过的伟大事迹来做宣传。我们真的需要「出名」来吸引人吗?出名固然能吸引人,但并非上帝的心意。为什么呢?试问每次特会结束后,人们继续提起的是什么呢?人们往往提及的是特会讲员和他所做的事,而耶稣就不是焦点,不在话题的中心了!我们并非否定特会的价值,也没有否定特会讲员的事奉,但我们必须反省,我们在追求的是什么?教会鼓励弟兄姐妹看重的又是什么?我们是否在不知觉中分散了焦点?或是转移了焦点?当焦点被分散或转移了,焦点就不再是焦点了!焦点只能有一个,那就是耶稣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高举耶稣,使人追求耶稣并看重耶稣!不要在世上追求出名,也不要高举任何上帝所使用的人。记得,每个人都是上帝使用的驴驹!
耶稣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呢?耶稣说:「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,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。 」吸引万人是如何达成的呢?耶稣的提示,是要把耶稣从地上举起来。如何把耶稣举起来?这不单指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,更是在我们生命中,把耶稣死里复活的生命活出来 。当人活出耶稣的生命,许多人会被吸引来归向耶稣。一个很有名的人,他若活出耶稣,自然会吸引人归向耶稣。一个普通的人若活出耶稣,也必吸引许多人归向耶稣。所以重点不是哪个人,而是他所活出的耶稣。真正能吸引人的并非教会的节目或活动,而是人能从中看见耶稣,经历耶稣。教会若单以活动和节目吸引人,就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疲于奔命,它们只能暂时吸引人,过后就退烧了!就如时下流行的任何事物或追星一样,然而,教会中有上帝的同在,爱、平安、喜乐的流露,比任何其他事更吸引人,而且能带来人生命的改变!让我们重新调整我们的焦点,让耶稣在我们身上、在教会中被高举起来!我们的责任是不要高举人,只高举耶稣,耶稣必带来复兴! 

有句话说:「靠山,山会倒;靠人,人会跑;靠耶稣最好!」。这句话说得很贴切!它所指的就是一切人事物都可能改变,所谓「沧海变桑田」,唯有耶稣永不撇下我们!无论是变化的环境,会崩溃的经济,或是起伏高低的权势地位,人的感情等等,都是不可依靠,难以预测的!既然如此,靠耶稣是最好的!耶稣不会倒,耶稣也不会跑(离弃我们)。耶稣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。祂有能力帮助我们,祂有能力改变环境、改变人。最重要的是,在耶稣凡事都能!有了耶稣,我们就有了一切!

口渴的时候,我们寻找什么呢?大卫在口渴的时候,他所渴望的不是水,而是生命的源头 。面对问题的时候,我们寻找什么呢?我们是寻找答案,还是寻找耶稣?耶稣是我们一切问题的答案。我们所需要的,不是问题的答案或方法,而是寻找耶稣。一切的答案都在耶稣里,因为耶稣说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……」 。在耶稣里面,我们一切的困难必能找到出路!

许多人都渴望看见教会突破、有成长、有复兴!是什么带来教会的成长与复兴呢?是我们?方法?活动?还是耶稣?每每听说什么地方或哪些方式带来复兴,许多教会就会一窝蜂的效法那个教会,或运用那个模式,结果并没有看见真正的复兴临到,反而搞得教会精疲力尽,甚至迷失方向,失去焦点。从别人的身上反省自己的不足和迷失是好的,但我们必须认知教会的成长在于上帝 。我们要寻找的不是方法和模式,也不是恩膏和恩赐,我们所要寻找的是耶稣!我们不应该依靠任何有成就的人、方式或教会。唯有耶稣是我们最好的依靠!

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,他们面对了许多不同的争战。不论是大城、小城,甚至是多国联军,以色列人都一一的攻下。没有专业训练的以色列军队,却能得到这样的战绩,可算是很伟大的成就了!约书亚的作战秘诀是什么呢?约书亚争战得胜的策略就是依靠上帝。每次的争战都是上帝把作战的策略和方式赐给以色列人,而且每次的策略都不相同。以色列无法运用过去作战的经历来迎接下一场争战。上帝是他们每次作战的依靠!

还记得在约书亚开始争战前,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吗? 他看见一个人站在他对面,手里拿着拔出来的刀。约书亚就问他说:「你是我们的人,还是我们的仇敌呢?」那人的回答是很重要的,他说:「不是的;我现在来是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。」而约书亚听见这回答的反应,是脸伏在地,向他下拜说∶「我主有什么事要吩咐仆人呢?」表面看来以色列的领袖是约书亚,看来好像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打胜这许多的争战。但约书亚认知到上帝才是主,上帝是给予策略和方针的,他只不过是仆人。军队真正的元帅是上帝。

教会也必需认清:教会的领导不是教会的领袖,而是耶稣!不是我们在带领教会,而是让上帝指示我们该如何行,我们只需依靠祂所说的去做就行了!圣经告诉我们基督是教会的头,所以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,不是依靠我们的方式去解决,而是回到耶稣面前寻求指示。我们在哪里依靠耶稣、让耶稣掌权,耶稣就必带来得胜! 

看见自己带来堕落,看见自己带来惧怕

当我们的焦点离开耶稣转向自己时,我们就会活在惧怕中。亚当夏娃把焦点转向自己,在犯罪后,他们就看见自己是赤身露体,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编裙 。看见自己所带来的感觉就是惧怕 。他们听见上帝的声音,就藏在树林中,不敢亲近上帝。焦点转向自己,会摧毁我们的信心,带来惧怕。当我们看见自己的缺乏,就看不见耶稣的丰盛;当我们看见自己的渺小,就看不见耶稣的伟大;当我们看见自己的软弱,就看不见耶稣的全能。当我们看见自己,就有许多的忧愁和烦恼。

Mobirise

焦点转向自己是极可怕的!因为这是我们被欺骗的开始!撒但在伊甸园就用此计来欺骗夏娃。牠提醒夏娃要看自己。撒但对夏娃说:「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。 」撒但使夏娃看自己,看见自己能够像上帝,结果是众所周知的:亚当和夏娃犯罪堕落了!看见自己使我们想满足自己。当我们看见自己,我们就想要满足自己的需要,体贴肉体的需求。罗马书称之为「体贴肉体」。体贴肉体的结果就是死 ,而且是与上帝为仇 。其实,真正能满足我们的是耶稣。圣经告诉我们:「我们若以神为乐,祂就将我们心中所求的赐给我们 」。当我们把焦点转向耶稣,耶稣才是我们一生的满足,祂能满足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!

焦点转向自己是撒但的榜样。撒但不单引诱我们要满足自己,牠也鼓励我们要突显,要让人看见我们。若我们在地上追求突显,即使为上帝作了很大的事,上帝也不会记念,反而会说:「我从来不认识你们,你们这些作恶的人,离开我去吧 」。这是何等可悲的光景啊!在地上出名,在天上就会被除名!撒但为何从天坠落?因为牠想要突显,想要出头。撒但的招牌口号就是「我要」 。「我要」就是把自己放大。这是撒旦堕落的原因,这也是撒但给我们的欺骗。牠引诱我们追求「我要」,以至我们为自己追求名誉、荣华、地位和享受。看见自己,我们就看重得与失,带来许多悲伤和痛苦。

相反的,「耶稣的榜样是不见自己,只见天父」。在耶稣的服事中,祂行了许多奇妙伟大的事。祂并不是为了要满足自己或是突显,而是为了要满足天父。祂看着天父所作的祂就做 。耶稣没有把功劳归在自己的身上,也不愿人推崇祂,反而将人的注意力转向天父,让天父得荣耀 。耶稣认清祂的焦点不是自己,而是天父。在启示录中,我们看见天上的景象。在天上,大家的焦点只有一个,那就是坐在宝座上的羔羊 - 耶稣基督。你是否也要加入天上的团队呢?那我们就要把焦点转向耶稣。天上只容许有一个焦点,那就是耶稣!因为只有耶稣配得所有的敬拜与尊崇!

惧怕是缺少信心的表现,也是我们得到上帝神应许的障碍。以色列人第一次窥探迦南地时,他们面对巨大的亚衲族人,他们看自己的渺小、看自己的软弱,因而感到惧怕,以至不能进入应许美地。在约书亚记,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前,上帝一而再的鼓励他们「不要惧怕」,让他们把焦点转向上帝:「我与你们同在」 !耶稣是我们信心的磐石。离了耶稣,我们就会被惧怕吞吃。我们的焦点若在耶稣身上,就必如彼得在风暴中仍能行在水上。我们必须把焦点放在耶稣,因为在上帝凡事都能 !同样的,若我们要迈进末后的复兴,首先必须把焦点转向耶稣,才不会迷途,才能没有惧怕,走进上帝给我们的应许中。因为耶稣是一切能力的来源,在耶稣里面有无限的能力!

隔离的真相

Mobirise

隔离使我们看见「一人」
隔离 > 痛苦 > 死亡

「不见一人,只见耶稣」既然是那么重要,那为什么我们会常常看见「一人」呢?什么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一滴水呢?就是当这滴水与其他水隔离时,一滴水就变得很明显,我们就会看见「一滴水」。隔离让我们看见「一人」,使我们把焦点放在「一人」。当一个人从其他人中划分出来时,人们就会看见「一人」。然而,我们更常看见的「一人」,不是别人,正是我们自己!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中把自己与人隔离出来,不愿意放下自己与别人合一。试问一滴水能带来什么作用呢?一滴大水滴和一滴小水滴的差别又有多少呢?水滴不论大小,存在的时间其实很短暂、很快就会蒸发掉了。因此,不要突显任何一滴水、更不要坚持自己的这一滴水,单独一滴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。只有这滴水愿意放下自己,与别的水滴合一,才能「看不见自己」这滴水!水滴的合一才能发挥水的功能, 并能解渴。合一的层面越大,能发挥的功能就越大。同样的,当我们不再隔离,愿意放下自己与别人合一,就能「不见自己,只见耶稣」,耶稣必成就大事!

隔离是撒但的工作。撒但来破坏关系。牠的目的就是要偷窃、杀害和毁坏 。圣经把我们比喻为耶稣身体中的肢体,教会就是耶稣的身体,肢体不能离开身体。肢体若与身体隔离,必会带来痛苦,最终带来死亡。一个人若离开教会,必定带来死亡:先是灵性的死亡,最终是永恒的灭亡!人若与别人隔离,关系也必终止。我们常用隔离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。夫妻间彼此有不满时,撒但的欺骗就是要夫妻彼此冷战,使夫妻产生隔离,带来关系的破坏、甚至造成家庭婚姻的破产。隔离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。

耶稣来恢复关系!

Mobirise

合一是耶稣的工作

祂要恢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 ,也要我们在祂里面恢复与人的关系 。耶稣看重与人合一!这位万王之王—耶稣,祂可以选择降生在皇宫里,但祂为何选择生在马槽,生在木匠的家中?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耶稣不愿与人隔离。耶稣若降生在皇宫,可以去看祂的只是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。然而,耶稣降生在马槽里,人人都能来见祂,包括地位高的东方博士,和没有社会地位的牧羊人,都能来朝见祂。耶稣没有选择在皇宫中长大,突显自己君王的身份。祂选择在木匠的家中成长,为要生活在人群中。

在耶稣的事奉中,耶稣也看重与人的合一,不在乎他们的身份或地位。耶稣没有摆夫子的架子,反而愿意让孩子到祂面前,抱起他们并为他们按手祝福 。耶稣没有理会当时社会的眼光和法利赛人的传统:祂愿意放下自己与罪人一同吃饭 。因此,让我们效法耶稣的榜样:不让身份地位成为与别人间的一道墙,也不要让宗派传统,或别人的眼光拦阻我们与人的合一。我们要竭力追求与众人和睦 !

为什么会产生隔离?

以下列出几个常见的原因。

Mobirise

隔离许多时候是从比较开始的。比较产生惧怕,惧怕带来隔离。例如:比较财富带来惧怕,以致有钱人与穷人之间产生隔离。有钱人怕穷人向他讨钱;穷人怕有钱人看不起他。当人们拿金钱、身份、地位、学历等作比较时,就会带来惧怕而互相隔离。圣经中的扫罗和大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扫罗原本很喜欢大卫侍立在他面前弹琴 。在歌利亚被杀后,妇女们歌唱说:「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」 。扫罗听到这样的「比较」,心里「害怕」大卫抢走他的王位,就把大卫送走(隔离) 。扫罗的惧怕并没有消除,反而加增!因此,扫罗最后决定不让大卫继续存在,企图杀大卫 。大卫从此开始过着逃亡的生活。

比较是隔离的开始,常常是人与人,教会与教会之间隔离的起因。有些教会拿聚会人数作比较。小教会怕大教会抢人:怕会友因大教会的节目,设备或福利而离开;大教会怕小教会惹事:怕小教会提出各样的需要。有些教会则是因为价值观和信念的差异,产生惧怕、互不来往,例如方言,造成教会与教会之间的隔离,甚至彼此伤害,带来上帝国度的损失。 

猜疑是另一个常造成隔离的原因。一个小小的猜疑,有时却造成终生的遗憾。曾有一对年轻夫妇,妻子因难产而去世,遗下一个孩子。年轻的男人忙着工作,没时间照顾孩子,就训练了一只狗。这只狗聪明伶俐,能衔着奶瓶给孩子喂奶,抚养照顾孩子。有一天男人工作回来,听见狗不停地吠。他把房门打开一看,竟然见到血迹,抬头一望,床上也有血,孩子不见了!狗却满口是血的在一旁!主人顿时以为狗发狂把孩子吃掉了,大怒之下,拿起刀把狗杀了。这时,他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,看见孩子从床下爬出来。他赶快抱起孩子检查。发现孩子身上虽有血,但并未受伤。他很奇怪,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再仔细查看,才发现床旁有一条刚死的蛇。狗救了小主人,与蛇搏斗,却因为主人的猜疑,把它误杀了 。

夫妻间的感情也常因为猜疑而带来破坏。丈夫在外常常迟回家,妻子就猜疑丈夫有外遇。丈夫也许真的没有外遇,但猜疑就会带来误会。丈夫再怎么解释也无法让妻子相信。彼此的心就开始隔离,感情疏离,有时就从本没有外遇,变成有外遇,进而离婚收场!停止猜疑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良好的沟通。学习把握时机说适当的话,并试着把内容表达清楚 。我们不当说闲话、讲是非,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误会,更是要学习信任上帝。与其对人猜疑误会,不如把自己和别人都交在耶稣手中,让耶稣解决我们的问题。 

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因伤害产生不饶恕而带来隔离。圣经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大卫的儿子,暗嫩爱上了妹妹他玛,就污辱了她,与她同寝。之后,暗嫩却对他玛转爱为恨,把她赶走,给他玛带来极大的伤害。他玛的哥哥押沙龙,因为暗嫩伤害他的妹妹,就恨他,当时什么都没说。两年后,押沙龙布了一个局,把暗嫩杀了 。伤害若没有饶恕,就会像毒根在心中长出恨,最终带来死亡!希罗底因着施洗约翰的责备,受到伤害。她不愿意悔改,也不愿意饶恕施洗约翰,心中筹划要杀了他。终于她逮到机会,希律王起誓无论她的女儿求什么都给她。希罗底就怂恿女儿要施洗约翰的头。她就这样把施洗约翰杀了 。

我们难免会受到伤害,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选择饶恕。当我们选择饶恕,我们就不会与人隔离,更不会与上帝隔离。耶稣在主祷文中教导我们「你们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」。我们若愿意饶恕别人,我们才能领受天父的饶恕。我们能选择饶恕人,是因为耶稣饶恕我们,我们也要饶恕人。不要让不饶恕造成隔离,使撒旦有机会带来破坏。 

人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了关系。世人常说,「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」。哪个人对我有利,他就是我的朋友!哪个人威胁到我的利益,他就是我的敌人!同胞手足因着家产,闹争得死去活来,这不是电视剧上才有的情节,而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情况。人与人之间相争斗殴是为了什么呢?圣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,那就是私欲 ,要满足自己的欲望!贪欲使我们为了要更多的财富而与人相争。地位欲使人为了达到某个权势和地位,不择手段,甚至六亲不认!法利赛人这群常常被耶稣责备的人,他们爱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属灵,只与尊贵的人来往。为了保护自己属灵的外貌,不愿意接近地位卑贱的人,更是把罪人排斥在千里之外。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而刻意与人隔离!

我们如何对待犯罪的人?警察抓犯罪的人;法官定人有罪。若我们对犯错的人持有警察或法官的态度,就会与犯错的人隔离。正如圣经中的法利赛人,他们藉着规条,定一些人为不洁 ,以致不愿意来往。然而,这正好与耶稣的榜样相反!耶稣爱并接纳世上的罪人,愿意与罪人同在。祂并没有控告罪人,也没有定人的罪 。耶稣没有向有罪的人丢石头,致罪人于死地。我们也不应向犯罪的人丢石头。反之,我们应该向人抛绳子,使人能爬起来。

当我们犯了罪,耶稣并不是先审判我们,定我们的罪。祂若如此行,我们都必须面对永死的刑罚,与耶稣永远隔离。耶稣很清楚祂来世上的目的,就是要得着罪人,使罪人能悔改 。耶稣的榜样是用爱,接纳,与我们合一,使我们因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爱的牺牲被感动,使我们愿意回转与祂合一;然后,耶稣才用圣经来教导我们,使我们了解何谓祂的心意。我们若仍不愿回转,最终耶稣再来,就会审判这个世界! 

爱 > 接纳 > 合一 > 教育 > 审判
故此,有效的教育不是先审判,而是先爱,就是先负起对方犯错的责任,在合一中教育。这样,我们才能挽回那些陷在过犯中的人 !教会里不需要警察和法官,不需要会控告和定罪的人。教会需要许多的巴拿巴,需要愿意为人付上代价、一心要帮助别人成长的人。若不是巴拿巴愿意先接纳扫罗,领他去见使徒 ,就不会有后来的使徒保罗了!

上帝造我们每个人都不同,使我们能彼此学习、互相帮补。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。我们从小就习惯把缺点放大,因此对待人,我们常常也是放大别人的缺点,却忽略了别人的优点。这也是一个造成人与人隔离的原因。我们需要改变这个习惯!学习多欣赏别人的优点、补助别人的缺点,那我们就能与人合一。要记得,我们希望别人能补助我们的缺点,那我们也该补助别人的缺点!世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,而且,每个人都是独特的。我没有办法像你,你也没有办法像我;你就是你,我就是我,不要要求别人像我们!当我们降低对别人的要求时,我们就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。

Mobirise

放下自己,不再隔离

不再隔离,并能带来合一

既然隔离使我们看见「一人」,而且是撒但的工作。那如何能不隔离呢?如何使一滴水不与其他的水隔离呢?就是当那滴水选择放下自己,那滴水才能与其他的水融合。放下自己,解决了比较的问题,因为「己」已经不再重要了!我们不需要以比较来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。当我们放下自己,就是把自己放在耶稣手中,我们就不需要猜疑而产生误会。是非对错自有耶稣衡量并监察。放下自己,表明我们愿意放下过去的伤害,选择饶恕,恢复与人和与上帝的关系。放下自己就是「不为己」,不追求自己的利益。当我们不为自己,能为他人着想,我们就不再与人隔离,反能与人合一。放下自己,使我们能选择爱人,接纳别人,我们就能与人合一,并负起别人的责任。放下自己也包括了放下自己的眼光,不再放大自己的优点,而看见别人的缺点;反而是选择多欣赏别人的优点,补助别人的缺点。放下自己,我们就不再隔离,并能带来合一。

放下自己并不表示我们要让自己消失、让自己这一滴水蒸发,而是把自己放在更大,更有价值的事上。一滴水放下自己,可以选择把自己放在一杯水里、一桶水中、一池水中,或是大海中。我们要把自己这一滴水放在哪里呢?我们若抓着自己,我们就只不过是一滴水,不能做什么!我们若把自己放在杯里、桶里、池里,仍是有限的。一个团契、机构、教会、组织,能带来的影响仍是很有限的!我们若把自己这一滴水,甚至是一杯水、一桶水、一池水都放进大海里,我们不单看不见自己,而且我们与大海合一,得到无限。大海是上帝的,在大海中有无限的资源、无限的价值、无限的影响力!

当我们看见更有意义、更有价值的事,我们就会愿意放下自己。如同父母看到家的重要,就愿意放下自己,为家而付出。国家领袖看重国家,就会愿意放下个人的利益为着国家付出。上帝的国是耶稣掌权的国度,不属于任何人,上帝的国是没有界限的,有无限的能力。上帝的国在哪里建立起来,上帝的荣耀就必在那里彰显,黑暗的权势就无法站立!若要建立上帝的国,就必须有很多人愿意为建立上帝的国而摆上。当我们能看见国,就看不见自己,愿意为了上帝的国而放下自己。耶稣看见上帝的国要降临,就愿意放下自己来到世上。我们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,只要我们愿意把有限的自己放进大海中,上帝就能使我们进入无限。只有当我们把自己滴在大海里,把自己放在上帝的国中,我们就能带来无限的影响力!我们要把我们这滴水放在哪里呢?我们要抓着自己,教会,或是进入国度,这是我们的选择!我们将会在「复兴的异象」那一单元中,更深入分享「国度」这个理念。 

调整我们的焦点

焦点若在自己,我们很有限。焦点在任何人事物,都会有改变。只有焦点在耶稣,才是最可靠、最有价值的!焦点在耶稣,我们就不见自己,也不见任何人。我们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就是要得着耶稣。当耶稣成为我们的焦点,我们就活在耶稣里面,耶稣就成为我们的一切!在耶稣里,我们就不再缺乏。「耶稣是我们的焦点」不是一个口号,这将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、我们的价值观,甚至是教会的异象与运作模式。然而,在实际的生活中,我们常常不留意而偏离了这个焦点。在这章结束以前,让我们以一些问题来自我检讨,并帮助我们调整我们的焦点。

Mobirise

生命是耶稣的,那么我们生命各方面的主权都在于耶稣。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,是我们自己作主,还是让耶稣作主呢?我们的生命是自己掌管,还是让耶稣掌管呢?若说我们让耶稣作主,我们就得听从耶稣的心意。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!

当我们失去我们的家人时,我们有什么反应?若家人是耶稣的,是耶稣暂时借给我们的,那么当耶稣借给我们时,我们要好好珍惜他们。当耶稣把他们带走时,我们不是灰心失望、责怪耶稣,反而我们会为着我们的家人感谢耶稣。当家人面对问题或出状况时,我们是什么反应呢?通常我们都会感到很担忧,想尽各种方式解决问题。若家人是耶稣的,我们就把问题和状况,带到耶稣面前,耶稣自会解决他们的问题。耶稣是我们一家之主!

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财富呢?若财富是耶稣的,当耶稣感动我们奉献时,我们是甘心乐意的奉献吗?既然是耶稣的,归还给耶稣是理所当然的!而且,当我们认知财富是耶稣的,我们就不会把财富都用在自己身上。耶稣是我们财富的主!

教会是耶稣的,还是教会领袖的?当教会内面对困境或问题时,谁来解决呢?当教会的人数减少时,我们是什么反应呢?当教会面对问题时,耶稣是一切问题的答案!只要我们寻求耶稣,祂必指引我们当走的路。耶稣是教会之首!

企业是耶稣的,还是公司领袖的?当企业内面对困境或问题时,谁来解决呢?当企业的人数减少时,我们是什么反应呢?当企业面对问题时,耶稣是一切问题的答案!只要我们寻求耶稣,祂必指引我们当走的路。耶稣是企业的老板!

靠着谁?

我们抓着什么?我们是否因为人而感到失望呢?我们是否因为失去而感到惊惶呢?当我们因为人而感到失望,因为失去而惊惶,我们的焦点已从耶稣转到人或事物上了。不要抓着人,因为人会让我们失望!不要抓着世上的事,因为世上的事会过去!当我们抓着耶稣,我们永远都不会失望,也不必惊慌,因为耶稣永远不会改变!

Mobirise

什么是我们的依靠呢?惟有耶稣是我们的依靠。

因为在祂里面一无所缺!圣经告诉我们:「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,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,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,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」。上帝一切的丰盛都在耶稣基督里,只要我们在祂里面,我们也得着这丰盛。这丰盛有多丰富呢?我们不再缺乏智慧,因为耶稣乃是我们智慧的源头,祂无所不知 !我们不必急于寻找问题的解答,只要抓着耶稣,我们就有了一切问题的答案!我们不必害怕受伤害,因为耶稣乃是我们的保护,祂无所不在 。即使四面受敌、走投无路,因为有耶稣的同在,我们就不用害怕!我们不会缺乏能力,因为耶稣是我们能力的源头,祂无所不能 。我们不必到处领受恩膏,只要抓紧耶稣,就从祂身上有用不尽的恩膏;因此,当你一无所有,是否能像保罗一样说:「似乎一无所有,却是样样都有的 」?因为耶稣是我们的依靠! 

活着为了谁?

我们每天活着,是为自己活还是为耶稣而活呢?「因为凡世界上的事,就像肉体的情欲,眼目的情欲,并今生的骄傲,都不是从父来的,乃是从世界来的 」。肉体的情欲、眼目的情欲、今生的骄傲,这些看来让我们满足自己的事,不曾给我们带来长久的满足,反而只会叫人感觉更加的空虚!我们活着若为了满足自己,我们的满足很快就会过去。我们若追求让耶稣满足,就得到真正的满足! 

我们的服事是为了满足自己,还是为了满足耶稣?若在服事中得不到人的肯定和称赞,我们还会继续服事耶稣吗?若我们为了耶稣而服事,我们的目光就不会放在人身上。人有什么反应都不会影响我服事主的心志,即使面对重重的困难,我们也不会放弃!

我们若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,我们就不会动摇。世上的事不能使我们动摇,人或环境也不能使我们灰心失望。当耶稣成为我们的焦点,我们追求让耶稣得满足,就能过得胜的生活,不被打倒! 

在这本文的第一章,我们谈论复兴的焦点是耶稣。因为焦点的调整是最重要的!若我们弄糊或搞错了复兴的焦点,就会失去复兴的目的和价值,也会走错方向!复兴的焦点不是教会的增长、社会的改变,也不是许多奇妙的事迹。复兴的焦点只有一个,那就是耶稣!复兴是从耶稣而来的,复兴必须靠着耶稣才能达成,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耶稣的荣耀!

许多经历复兴的地区都是从「回到耶稣」开始的!当人看见自己的无助、教会的软弱和社会的堕落时,人谦卑回转到耶稣面前祷告,耶稣就带来改变。在教会的复兴史中 ,我们发现上帝在每次的复兴中所使用的人选、方式、场合都不一样!我们必须认清,耶稣是一切的焦点,并把我们的焦点放在耶稣的身上!要看见上帝复兴的临到,我们所要寻找的,不是方法、不是原则、不是实践,而是耶稣!不是任何方法或人物带来复兴,只有耶稣,因为耶稣是一切的源头,耶稣是复兴的焦点!

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经历

我们相信,耶稣要来的日子已经靠近了!也知道耶稣再来前会有一场极大的复兴。问题是,教会和企业已经预备好迎接这场史无前例的复兴吗?或,你已经预备好迎接耶稣基督的再临吗?本网页面世的目的,就是让弟兄姐妹和教会或者企业能走在正轨上,预备自己,建立一个得上帝喜悦的生命,并预备好教会迎接末后大复兴。汇集了许多人与教会数十年的实践,反复运用和操练,经过精雕细琢后,用浅白易懂的词句,将【迈进末后大复兴】的可行理念完整的分享给想要改变的人,教会和企业。

本文不单是叫你如何改变,更是在教你为什么要改变,是我们产生想要改变的动力,文中运用了日常生活的例子,让你知道改变其实不难!透过观念的改变,使到生命改变,家庭转变,教会复兴,企业复兴,甚至整个国家被转化。阅读本文后,你会发现;活出耶稣的生命,其实是一件非常【容易】的事,【读起来容易,做起来更是容易】!

期盼读者能够在阅毕后,能在生活,家庭,企业和教会中实际操练属神的体系,你就会看到:
复兴其实就在眼前!达到复兴其实是一件容易的事!

所有的留言将会被安全保留。版权所有,请勿翻印。

Mobirise

© Copyright 2021 KINGDOM321 - All Rights Reserved